客知网 导航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在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

2024-05-19来自:客知编辑

南宋诗人陆游的《时雨》诗云:“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诗中描写的是农民在芒种耕作的情形,从中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性。事实上,节气诞生于2000多年前,在劳动人民的摸索和改进下,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农事催生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西晋哲学家杨泉在《物理论》中记载:

“畴昔神农始治农功,正节气,审寒温,以为早晚之期,故立历日。”

这番话说明设立节气的初衷就是为了“治农功”。节气以一年为基础,约15天为一节气,划分的24个不同的节气。

春秋时期,五经之一的《尚书》有尧帝命人“四仲中量”的典故,确立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等节气。在《管子·轻重已》中,又增加了“春始”、“夏始”、“秋始”和“冬始”等节气。时至战国,《吕氏春秋》将节气增加到22个,节气初具雏形。

到了汉初,《淮南子·天文训》增补了小满和大雪两个节气,形成了完整的节气系统。


二十四节气的出炉,是古代农业社会征服自然的有益尝试。

四立说明四季的到来,春分和秋分代表昼夜平分,夏至和冬至表明寒暑高峰的到来。谷雨意味着雨水充足,利于谷物生长。小满是说夏熟作物颗粒开始饱满。陆游诗中的芒种象征着繁忙的夏收夏种时节。二十四节气成形于农事活动,又反哺于农事活动,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天文制约节气

在内因的酝酿之外,二十四节气还有外因的操纵。众所周知,地球的自转,产生了白天和黑夜,而它围绕太阳的公转,需要365日5时48分46秒。由于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轨道之间,始终存在着66°34′的夹角,如此一来造成阳光对地球各地造成直射和斜射的区别。正因如此,西周的天文达人用圭表测影的方法,测定了夏至和冬至的时间。

在古代,天文学家把太阳在一年中运行的轨道,叫作“黄道”。

整个黄道分为360°,每隔15°列为一个节气,黄道被分成24个等份。举例而言,受夹角的影响,太阳在一年中,会南北移动。当它出现在黄道90°和270°时,分别是夏至和冬至,达到地球南北半球昼夜时长的极值。太阳位于黄道0°和180°时,直射赤道,昼夜相等,分别是春分和秋分。太阳到了黄道120°和255°,分别是大暑和大寒。


事实上,阳光决定了生物的生长节律,这就是物候。而节气不仅表示光照的时长,也透露出光照的强度。

地球大气层的厚度约有1300公里。太阳的辐射会被空气的水蒸气、尘埃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造成热量衰减,所以阳光的强度和大气层的厚度有关。夏至时,阳光直射北半球,光照强度相对较高,冬至时,阳光斜射北半球,被大气层吸走大量热能,光照强度相对较低。

阳光作用于地球,受陆地和海洋的影响,热能分布不均,夏季海洋比陆地凉快,冬季陆地比海洋寒冷,空气通常从冷向热流动,成为冷暖交替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样的话,一年就有了四季,节气应运而生。太阳辐射地球引起的复杂反应,使节气的孕育更有意义。


历法推行节气

完整的节气需要准确的历法才能实践。《节气歌》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令人奇怪的是歌诀的后半段用的是现代的阳历,而不是传统的农历。

原因在于二十四节气分布在一年之中,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前一个称“节气”,后一个叫“中气”。在阳历中,一到七月,单月31日,双月30日,七月以后与之相反,唯独2月有28日或29日,这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间一致,因此,二十四节气在阳历中相对固定。

阴历平均每月只有29.5天,一个月的“节气”和“中气”会比上个月的推迟一至两天。以此类推,逐月顺延之下,一年就推迟了11天,故此,阴历用“置闰法”弥补缺失的天数。

相较阳历,阴历上的节气是算出来的。节气有了历法的助力,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民俗烘托节气

节气在民间相当接地气,加速了它的推广和普及。在农村,流传着很多和节气有关的农谚,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要晴,谷雨要淋”、“立夏小满,雨水相赶”、“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等。这些农谚和节气紧密相连,体现出节气在农耕中的指导价值。

随着现代气象学的兴起,气象部门将气象观测资料、各类预测信息和二十四节气相融合,编制农业气象历或农事活动表,把古代节气经验和现代科技手段合二为一,彼此补充,互为参照,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继续发挥作用。



我国历史上的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发展来的?~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很多的文化成就,其中有不少甚至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我们喜欢将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的四个发明称为四大发明,以此来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巅峰,实际上还有一些科学成就完全不亚于四大发明,二十四节气就是其中之一。
提到二十四节气很多人更多的把他认为是传统文化,更多人多他的认知停留在文化和习俗的阶段而非科学,甚至有一些人还会质疑他的科学性,那我可以斩金截铁的说二十四节气相当的科学而且还是古代全世界范围内最科学的理发之一。
二十四节气我们小时候都学过关于他的一首儿歌,他应该是世界上用文字描述最短的科学发明之一只有短短的四十八个字。但是这四十八个字却浓缩了古代中国的科学家对于太阳周期运动观察和掌握的精华。那接下来就用事实来告诉大家二十四节气有多科学。

一、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与含义
历史沿革
上古时代人们通过夜观天象授时定法就已经基本掌握了天文规律,正是由于上古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宇宙和天象的探索,所以在文明之初就奠定了历法的基础。其中“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历法体系中的基础历法之一。
完整的节气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上古时候的基础之上又经过后世天文家的观测和记录,最后整合成为符合太阳运动的农业运作规律。
《易经》记载:“变通莫大乎四时。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在商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四个基本的节气即仲春、仲夏、仲秋、仲冬,而在周朝节气就增加到了八个。
史书上第一次出现二十四节气是在《淮南子》当中,汉代也是中国历法奠定的时代之一。“二十四节气”正是称为国家的法定历法则是在西汉时期,采用了土圭测日影确定了日影最短的冬至日。以冬至为一年起点从此往后等分二十四分,中国农历当中的阳历基本敲定。

而现在我们所使用的“二十四节气”则来源于三百多年前的清代确定的名为“定气法”的二十四节气,“定气法”是中国历朝历代天文学者观察的经验集合,是根据太阳的黄道圆周360度进行等分成二十四分,与现代科学对于原理相同,基本一致。
节气含义
中国传统的历法被称为农历,而农历并不是一种历法而是一种阴阳合历,所谓阴阳就是月亮与太阳。二十四节气最重要的作用是体现太阳的运动规律,并把它反应到农业的运作上面,以此来安排进行农业生产。
依据“定气法”,立春为一年的开头,“立”就是开始的意思,意味着春天开始,万物又进入了新的轮回当中。
雨水是典型的地理气象节气,位于春中的雨水节气东风解冻袭来带来了大量的湿气因此是雨水多发的季节,降雨增多意味着万物开始萌动。惊蛰的意思是春雷滚滚惊动了冬眠熟睡的动物,“蛰”就是冬眠的意思。先是雨水唤醒草木,待到草木初具苗头之后才轮到动物复苏符合自然规律,而且春雷季节也是古人对于气象的精准把控。

春分的“分”指的是春天过半,将整个春天分成两半的意思,属于中气。清明是重要的节气与节日融合的代表,到了清明已经代表草木茂盛春天,大地已经完成了蜕变。谷雨是雨量充沛的季节,植物茁壮生长也意味着春天的使命完成接近尾声了。
立夏和立春一样代表着夏天的开始,一年进入了第二个季节又要该换一次天地妆容。按照古代的说法夏季是放纵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一年当中最繁茂的季节。小满指的是春天发芽的种子已经开始籽粒饱满是农业运作当中重要的判断节气。
芒种是作物交接的季节,在广大的北方(古代主要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北方)一年两熟麦子在此时成熟而又要赶着时节种下稻子,是农民收获忙碌的时节。夏至的“至”和“分”一样是中气,意味着夏季到半。同时夏至日也是一年当中白昼最长的时间,是古代对于太阳观测的精确科学记录。小暑已经到了农历的六月,意味着天气已经开始感到炎热,半个月之后的大暑就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符合北半球的规律。

立秋是秋天到了,天地又要换一次颜面。值得一提的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是处暑,意味着暑气接近尾声,这个本该在夏末就出现的节气拖到了秋天,而这正是和中国的地域气候契合被称为''秋老虎''。白露是天气开始转凉,已经可以看到热气凝结而成的露珠发白。
秋分是秋季之中,是昼夜平分的节气,从这一天往后黑夜大于白天。寒露到了农历九月已经可以感到微微的寒冷,露水已经开始冰凉。霜降是夜晚的热气不是凝结成露珠而是直接凝冰成霜,霜的出现意味着秋天要结束冬天要来到了。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天地再次改头换面,万物开始收藏。小雪是冬天宣告自己到来的第一波攻势,开始将天地换新颜。而大雪则是冬天的极盛之时,大雪过后天地皆白,万物陷入寂静。冬至是冬季之中,这一天是全年当中白昼时间最短的时候。小大寒凝聚了古人的智慧,雪到而非天寒,雪过之后温度继续降低,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间段。
二、二十四节气的科学观测
人对于太阳观测最早的方法就是“立竿见影”,《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在所有天文仪器中,最古老的是一种构造简单、直立在地上的杆子。”
根据现代的考古,我们可以确定至少在四千年前已经有完整的观测体系,因为出土了那个时候观测太阳用的器具。

古代测量日影有两个道具,一个是竖着的杆子叫做“表”,一个是横着正南正北放置的尺子叫做“圭”。通过读取长度和方位可以进行授时也可以掌握一年当中四季变化与太阳运动的规律,是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重要一步。正是通过持续不断的观测古人发现了一年之间有日影最长和最短的两天并由此确立了夏至和冬至。
中国古代很早就设立了专门用来观察太阳和自然变化的官职叫作“羲和氏”,《世本·作篇》记载:“羲和作占日”,宋衷注:“占其型度所至也。”
北齐时候的张子信发现了太阳运动并不是匀速运动的规律,并且提出了太阳在秋分之后跑得快,在春分之后跑得慢的结论观点。这就解释了在此之前的“平气法”制定的二十四节气在实际使用当中总是差那么几天的原因。
而直到千年之后,借助现代仪器才发现是因为地球轨道是椭圆的导致的。这也是后来二十四节气改为“定气法”的最早科学观测基础。
隋朝之后在观测当中出现太阳运动的不均匀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唐朝的时候虽然定注历法还是使用“平气法”,但是在实际的计算和使用上面已经采用了“定气法”,按照现代精密仪器的观测也就是千年之前的“定气法”,其科学性不言而喻。
虽然由于政治等因素“定气法”的推广过程艰难,但是其观测的科学事实不容置疑,最终在清朝的时候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最终更加科学的“定气法”完全取代“平气法”。中国人在科学的道路上自我完善,自我纠正。

所以它绝不仅仅是一项传统文化,也绝不仅仅是传统习俗,他代表着中国古代对于宇宙天文探索的最高成就。二十四节气的产生与纠正也代表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科学技术成果。

二十四节气是在春秋时期形成,是我国古代科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成就,直到现在对安排( 农业生产 )仍有很大的意义。 有一首江浙地区的农谚说了各个节气的特点及农业的关系;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天,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天,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19832992664: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如何排列的?它们的来历 -
康鸦侧—— 二十四节气的排列: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 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19832992664: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历史 -
康鸦侧——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19832992664: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含义
康鸦侧——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为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那么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含义...

19832992664:中国二十四个节气的由来?
康鸦侧——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 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

19832992664:24节气来历 -
康鸦侧—— 1、来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

19832992664:...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 -
康鸦侧——[答案] (1)D“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反映了四季的变化”错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原文第五段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2)B...

19832992664:24节气怎么形成的? -
康鸦侧—— 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0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

19832992664: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制订的? -
康鸦侧——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即: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19832992664: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 -
康鸦侧—— 十四节气客观地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状况,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和农业生产活动等意义:表示寒来暑往(四季)的变化(8个...

19832992664:24个节气是怎样被安排在我国的农历中的? -
康鸦侧——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其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为“节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

相关链接:
首页
返回顶部
反馈及联系:
客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