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知网 导航

在文言文中,"以"的各种义项有什么区别

2024-05-11来自:客知编辑


一、虚词用法:

(一)介词:

“以”字作为介词,它们后面一定带有一个名词或者词组。“以”字和它后面的名词或词组组成一个介宾词组。以”字后的名词或词组即是“以”字的宾语。整个介宾词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

A.可译为“用”“拿”“把”。如果以宇的宾语承前省略,可译为“拿来”“拿去”“用来” (但“以”字的词性与它们并不完全相同。)

例如: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 (拿)

2)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为学》 (把)

3)以精力自致者(用) 《墨池记》

B.可译为“按”“按照”“依据”“凭”“靠着”“用(凭)什么身份”例:

(a)凭,靠。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 (“以五十步”介宾词组作状语,修饰动词“笑”,表示动作凭借的条件。)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3)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 《孟子·梁惠王下》

(b)按照,依照。例:

1)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2)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 《雁荡山》

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介词。凭借……身份,按照。) (c)根据。例:(1)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一说拿。) 《捕蛇者说》(2)贵以近知远。 《察今》

2.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由于”“因”

例:1)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仙、石潭记》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4)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于”例:1)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2)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

3)以弱为强者(从,从弱胜强)《隆中对》

4.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寸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 “带领”。例:1)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史记·淮阴侯列传》

2)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战国策·周策》

3)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

5.与“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以上”。 (关于这一意义究竟是连词还是介词,尚有争议,我比较同意作介词,因为“上”“下”“东”“西”等词是方位名词。例:1)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陈涉世家》

2)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意:A)介词“以”,一般说来都需要宾语部分,以便组成一个介词词组,来修饰动词,但是在文言中,有时介词“以”的宾语可以省略。比如,宾语太长或者宾语已在上文中出现过。这种省略不会影响文义。例:明日,子路行以告。《论语·微子》

B)关于“以”字组成的介宾词组,在词序上有两种变化值得注意:其一,整个介宾词组可以放在动词前面,也可以放在动词(及其宾语)后面;其二,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把宾语提到“以”的前面。有时候,提前的宾语是代词“是”, “是以”等于说“因此”。

(二)连词

“以”作连词与“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可以用“而”替换它。二者的区别是:“而”是用得最广的连词,可表各种关系,而“以”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1)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粕如列传》

2) 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3) 或脱身以逃。 《五人墓碑记》

2.表示承接关系或连动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连动)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

3)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与妻书》 3)表示目的关系, “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为了”等。

例:

1)火尚足以明。 《游褒禅山记》 (表结果)

2)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问说》 (表目的)

3)楚人伐宋以救郑。 (介词,以便。这里作连词来,用来)

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来)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连词,“鄙远”是“越国”的目的;连词,“陪邻”是“亡郑”的结果) 《烛之武退秦师》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连词,因为,表原因) 《送东阳马生序》

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由果溯因)《烛之武退秦师》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论语·述而》

2俯身倾耳以请。 (连词“而”,连接状语和谓语) 《送东阳马生序》

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以连接状语“潜师”与动词谓语“来”,状语表示动词谓语的方式。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以”作介词和连词的区别:(“以“字的分辨)

“以”字各种用法的分辨,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以”字是介词,那么它后面总要有个名词或词组,组成一个介宾词组,来修饰动词谓语。所以我们只要看到”以“字后面有名词或词组,而全句只有一个动词时,那么“以”字就是介词了。“以”字是连词,它总要有被连接的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大多是目的复句,因果复句。所以我们只要看到“以”字前后都有动词谓语,那就可以断定这个“以”字是连词了。

“以”字难分辨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字是介词,而它的宾语承前省略了,就表面上看,它后面紧接着的是动词,而不是名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我们注意一下以字前面是否还是个动词,如果不是,以字就是介词,如果是,以字就是连词。另一种情况象“例: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新序·杂事·叶公好龙》(这个例子中的“钩”“凿”“雕文”的目的都是画龙,所以“以”是连词,可译为“来”)这就不仅是从以字词性的特点上来分辨的问题了,它还牵扯到句中实词的解释,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个句子的语言环境来判断。只能就具体问题具体来分析了。

在文言文中,"以"的各种义项有什么区别~

【名词
】1、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2、道理;方法3、地方4、
着落;结果
【助词】1、
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例如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2、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
3、
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4、
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5、
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
6、
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量词】1、用于地点、位置,相当于“处”
2、用于山、岛等物,相当于“座”
3、
用于建筑物
【副词】1、
尚,还
2、大约,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
【代词】1、
这,此,指代“这个东西”“那个东西”
2、
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3、
许多的,多种的
4、可以的

● 使

shǐ ㄕˇ

 1. 用:~用。~劲。~役。~力。~钱。

 2. 派,差谴:~唤。~命。~女。

 3. 让,令,叫:迫~。

 4. 假若:假~。即~。

 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

详细字义


--------------------------------------------------------------------------------

◎ 使 shǐ

〈动〉

(1)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2) 同本义 [order]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 晋鄙将十万众救 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4) 派遣 [send;dispatch]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使转(打发去);使遣(差遣);使会(差遣,使唤)

(6) 致使;让;叫 [let;make;cause]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清· 黄宗羲《原君》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清· 林觉民《与妻书》

(7) 又如:一场大火,使他一贫如洗;虚心使人进步

(8) 运用;使用 [use;employ]

联闻,使功不如使过。——《旧唐书·李靖传》

造父巧于使马。——《韩诗外传》

尚贤使能。——《荀子·王制》

(9) 又如:使费(使用钱财);使低嘴(说坏话);使不着(用不着);使民(使用民力);使风(利用风力);使指(使用手指);使官(利用职权);使弊幸(用心计);使贤任能(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使钱出土

(10) 使唤;役使;支使 [order about;work;use]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故轻法不可以使之。——《商君书·外内》

使之虽病也。——《礼记·檀弓》

况于使之者乎。——《荀子·解蔽》。注:“役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

(11) 又如:使伶(供使唤的人);使役(役使,驱使)

(12) 耍弄;玩弄 [play]。如:使棒;使酒(耍酒疯);使乖(耍小聪明);使坏(出坏主意;耍花招);使作(作弄;摆弄);使道儿(耍手段);使心用幸(用心机);使促狭(玩弄阴险手段);使法(玩弄手法);使乖弄巧(卖弄风骚;耍手腕;耍花招);使刁(玩弄欺诈手法)

(13) 出使 [serve as an envoy abroad]

唐雎使于 秦。——《战国策·魏策》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4) 又如:使人(奉命出使的人)

(15) 放纵,任性 [indulge]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汉书·灌夫传》。注:“因酒而使气也。”

(16) 又如:使脾气;使心别气(发脾气);使性(使性气,使性儿。发脾气,任性)

(17) 可以,行 [can;may]。如:使的(可以)

(18) 主使 [instigate]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 魏之私人,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词性变化

◎ 使 shǐ

〈名〉

(1) 使者 [envoy;messenger]

时汉连伐 胡,数通使相窥视。——《汉书·苏武传》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战国策·齐策》

(2) 又如:专使;使曹(使者);使轺(使者所用的快车);使牙(节度使办公的衙门);使臣星(使者);使车(使者所乘之车);使传(经使者传达的皇帝诏书);使署(使馆);使客(使者);使官(使臣);使物(使者和货物)

(3) 使命 [mission]

时周瑜受使至 番阳, 肃劝 权召 瑜还。——《资治通鉴》

(4) 佣人;奴仆[servant]

那厨役雇的是个乡下小使。——《儒林外史》

(5) 又如:使下(仆从);使长(奴仆对家主的称呼);使婢(侍婢;婢女);使唤的(奴仆,仆婢);使人(仆人);使数(随从,供使唤的人);使头(仆人的头儿)

(6) 官名。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 [official]。如:节度使;转运使

(7) 姓

◎ 使 shǐ



(1) 假如;如果 [if]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 秦。—— 清· 刘开《问说》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 又如:使无先生相助,岂有我之今日?使能发愤图强,必定前途无量

【子集中】【人字部】使 ·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6

〔古文〕𡥐𠭆《唐韵》疏士切《集韵》《韵会》爽士切《正韵》师止切,𠀤音史。令也,役也。《豳风》序:说以使民。《礼·曲礼》六十曰耆指使。《注》指事使人也。《管子·枢言篇》天以时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兽以力使。 又《集韵》疏吏切《正韵》式至切,𠀤音𩢲。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乗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又《諡法》治民克尽严笃无私曰使。 本作𠉕。《六书统》从人从事。令人治事也。

汉典

考证:〔《易·兑卦》悦以使民。〕 谨按易兑卦象传是悦以先民,与使字无涉。惟查毛诗豳风东山序有此四字。谨将易兑卦三字改为豳风序。悦改说。

18420177879: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并举例 最好是初一书上的 -
颜泳饶—— "以"字在古文中,就词性而言,有六种,至於语法上的用法,也大致如是.详见下文. (一)动词 1.用.如:“以礼待之”.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仰赖、凭藉...

18420177879: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
颜泳饶——[答案]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8420177879:文言文中以有几种解释 -
颜泳饶——[答案] 1、因为,由于: 2、而,来. 3、把,拿,用. 4、以为,认为. 5、凭,靠. 6、按照,依照. 7、根据. 8、通“已”,已经.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10、在.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12、为. 13、通“已”,止. 14、任用. 15、此,这.

18420177879:文言文中“以”的一词多义 -
颜泳饶—— 1、因为,由于: 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

18420177879:初中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子 -
颜泳饶—— 1.介词 (一)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例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

18420177879:在古代汉语中"以"字的用法 -
颜泳饶—— 【“以”字的用法】"以"是文言使用频率很商的一个虚词,仅诸葛亮《出师表》一文就有18处之多,表意复杂、现对其辨析如下.一、作介词."以"作介词是其最常见的用法,情况也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

18420177879:“以”字在古文中有几个意思 -
颜泳饶—— 以 yĭ yǐ ①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③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④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

18420177879:文言文中以的用法各类用法和意思各举一个例子 -
颜泳饶——[答案] 1、介词.因为(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以其境过清”) 2、介词.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 3、介词.用(孟子《天时不如地利》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介词.把,拿(彭端淑《...

18420177879:初中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子如题,初中的文言文的,要“以”字的用法和它在初中文言文里的使用的例子.快中考了,很需要, -
颜泳饶——[答案]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

18420177879:古文中的“以”有几种解释请尽快帮我回答谢谢! -
颜泳饶——[答案] 1、认为、以为 2、用 3、原因 4、介词,因为 5、介词,用 6、介词,凭借……身份,按照 7、介词,在……时候 8、连词,用法相当于“而” 9、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10、通“已”,已经得意...

相关链接:
首页
返回顶部
反馈及联系:
客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