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知网 导航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2024-05-19来自:客知编辑
在文言文里,“以”起初是个实词,多属动词;后来演化成虚词,多属介词。由此可见,文言文“以”既可充当实词,也可充当虚词,其主要用法如下:

一、当“以”是实词时

1、可以充当动词
1)本义:用。例如:《说文》:以,用也。又如:《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再如:《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使,令。例如:《战国策》: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又如: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3)凭借;仗恃。例如:《韩非子》: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4)认为,以为。例如:《列子·汤问》:我以日始出。又如:《战国策》: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再如:《战国策》:皆以美于徐公。

2、可以充当名词
1) 原因,缘故。例如:《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又如: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
2) 无固定职业的人。例如:《拾雅》:以闲民。又如:《诗·周颂》:候疆候以。

二、当“以”是虚词时

1、可以充当介词
1)把,拿。主要用来表示对事物的处置。例如:《世说新语·自新》:俱以情告。又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再如:《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
2)依,按,凭。主要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依据。犹言凭、根据。例如:《论语》:何以谓之文。又如:《列子·汤问》:以残年余力。再如:《史记·屈原列传》: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3)在,于。主要用来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例如: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从,自,由。主要用来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例如:《潜夫论》: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又如:《史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5)因为,由于。主要用来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例如:《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又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以贪勤民。再如:《史记·陈涉世家》:以数谏故。

2、可以充当连词
1)为。例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又如: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常用在复句的前分句,表示因果关系,或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史记·信陵君列传》: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又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再如: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和,而。主要用来表示并列关系。例如: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夷以近。又如:《聊斋志异·促织》: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4)则,那么。主要用来表示表示条件关系。例如:《战国策》: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
5)才。主要用来表示紧承关系。例如:宋·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又如:《后汉书·列女传》: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
6)用、用来、以使。主要用来表示目的或结果等。例如:《列子·汤问》:智叟无以应。又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再如:宋 苏洵《六国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可以充当助词
1)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例如:清·姚鼐《登泰山记》:日观以西峰。
2)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例如:《诗·邶风》: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3)加在句尾,表示不肯定语气。例如:《战国策》: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4)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例如:可以;得以;能以。

“以”是古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以”的本义是“用”,作动词。《说文》:“以,用也。”《尔雅》:“以,用也。”例如: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春秋?晏子使楚》)中的“以”就作“用”解。“以”常和“为”连用,组成“以为”或“以……为……”结构,译为“认为”,“认为……是……”。例如: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认为)妙绝。(林嗣环《口技》)又如:孤常读书,自以为(认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古文中,也有单独的“以”字作“认为”解的,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中的“以”便解释成“认为”。
“以”的应用范围广泛,表意也较复杂,下面,笔者试图结合初一语文新教材(最后两例外),谈谈它的用法,以飨读者。
一、作介词用。“以”作介词是其最常见的用法,情况也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凭”、“根据”等。例如:
★ 以刀劈狼首。 ——(蒲松龄《狼》)
例句中“以”引出“劈”的工具“刀”,“以”译为“用”。
★ 以我酌油知之。 ——(欧阳修《卖油翁》)
例句中“以”引出“知之”的凭借(或根据)“酌油”,可译为“凭借”。
2、引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例如:
★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例句中“以”的宾语省略,可译为: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 以告富者。 ——(彭端淑《为学》)
译文:把他的情况告诉了富和尚。
二、作连词用。只表顺接,不表转折。
1、表原因,作“因为”、“由于”解。例如:
★ 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
译: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用“文”做他的谥号。
2、表目的,作“(用)来”解。例如:
★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译: 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3、表结果,作“以至”解。例如:
★ 以至于寸。 ——(范晔《乐羊子妻》)
译:以至达到一寸。
三、作副词用。相当于“己”,表示事情已经完成或结束,可译成“已经”。例如:
★ 以啮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假设)已经咬了人,就没有办法治好了。
四、作代词用。表示指代,可译作“这”、“这样”。例如:
★ 子贡曰:“无以为也!” ——(《论语?子张》)
译:子贡说:“不要这样做!”
当然,“以”字的用法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和教材篇目,不再赘述,留待读者自己理解和领悟。

文言文中“以”作为助词的用法是什么



用,倒装

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以”作为助词的用法是什么

  以 ==========有3种用法......
  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18369394452:关于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
范清谦—— 以1.作介词则以铁范置铁板上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拿凭因为2.作连词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译为“来”3.作动词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认为

18369394452: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
范清谦——[答案]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 (四)“以”字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18369394452:文言文翻译 以的用法 -
范清谦—— 以有3种用法,具体如下: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 2.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

18369394452: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
范清谦——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8369394452: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
范清谦—— “以”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例句: 1、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3、 臣以...

18369394452: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
范清谦——[答案] 【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18369394452:古文中以的用法 -
范清谦—— 1.把2.用

18369394452:文言文中以的用法各类用法和意思各举一个例子 -
范清谦——[答案] 1、介词.因为(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以其境过清”) 2、介词.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 3、介词.用(孟子《天时不如地利》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介词.把,拿(彭端淑《...

18369394452:古文中"以"的用法 -
范清谦—— 作介词:1.表工具:请以剑舞(用) 2.表方式:余船以次俱进(按照) 3.表凭借:以资政殿学士行(凭...身份) 4.表处置:今以钟磬置水中(把) 5.表原因:不以物喜(因为) 6.表对象:(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和,同) 7.表时间:余以乾隆...

18369394452: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
范清谦—— ①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②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哉?” ③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美于徐公.” ④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

相关链接:
首页
返回顶部
反馈及联系:
客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