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知网 导航

《雅尔塔条约》——列强的丑陋嘴脸

2024-05-19来自:客知编辑

一九四四年九月二日,就在缅北和滇西反攻作战正在进行的时候,日军向中国广西方向实施的大规模进攻如入无人之境,在短短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日军向中国西南腹地推进七百多公里,而国军的不堪一击以及国土沦丧速度之快,不但令国内舆论大哗,也令盟军方面感到震惊。

日军进攻的是中国第四战区的防区,司令长官为张发奎。

第四战区本已三年多无战事。

广西是白崇禧的地盘,守军主力是桂系部队,将领们都听白崇禧的命令,凡涉及广西事务无论大小白崇禧也都一手包办,所以粤系将领张发奎很明智地采取忍为上的策略,一切由着白崇禧或是蒋介石操心。加之一九四〇年日军撤离广西后,广西境内没有敌情,张发奎在第四战区的日子过得很悠然。

但是,一九四四年夏,长沙和衡阳相继陷落,张发奎以为薛岳会将第九战区主力转移到湘西,以贵州和广西为大后方,这样第四战区依旧处于第九战区的护卫之下,日军不会威胁到他管辖的广西。但是,薛岳退守的是湘东南而不是湘西。

张发奎猛然意识到,桂北和桂东已经大门洞开,日军随时可能从湖南或广东冲进广西,于是紧急调动部队布防。由于多时无战事,临战之际张发奎才发现,号称拥有九个军二十一个师的第四战区,实际上因为长沙和衡阳作战,部队已被重庆军事委员会调得七零八落,能够支撑作战的兵力加起来不足十万。作战的结果毫无悬念,十万装备落后的桂军根本不是日军第十一军的对手。国军各部与日军接战都是瞬间崩溃。

但令人无法理解的是,日军主力第十一军刚刚结束衡阳血战,便立即补充新兵发动对广西第四战区的攻击,其连续作战的动机以及要达成的目的,哪怕是用现在的军事理论都觉得可笑之极。

日本的行为,源自一九四四年的十月,日本遇到开战以来最大的苦难。

一九四四年十月底的莱特湾海战,日本海军被击沉航母四艘、战列舰三艘、重巡洋舰六艘、轻巡洋舰四艘、驱逐舰十一艘、潜艇一艘,其余参战舰只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日本海军还损失了五百余架各种战机,一万多名海军官兵和舰载机飞行员死亡。

这几乎是日本海军的最后家当。


日军大本营终于意识到,战争可能到了最后时刻,并开始认识到了日本战败的后果:“除非能保住日本本土,否则日本将陷入穷途绝路。”

绝境中的日军使用了一种极为特殊的攻击方式:自杀式攻击。

日军自杀式攻击队被称为“神风特攻队”。

成立于一九四四年十月的“神风 7279." 特攻队”,其倡导者是日本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大西泷治郎中将。面对全线溃败的危局,十月一日,大西泷治郎召集航空队的飞行员开会,决定组织“驾机撞舰”特别攻击队——驾驶载有一千公斤烈性炸药的飞机追踪目标并与之同归于尽。

“神风特攻队”队员均为十八岁至二十五岁的青年,执行任务前可以与亲人或女人相处三个月。出击前写下绝命书,然后被关闭于机舱内;起飞时不带降落伞,起飞后供降落使用的起落架自行脱落——只要飞上天空,除了俯冲之外,没有任何其他选择的可能。

日军于一九四四年下半年开始的自杀式攻击,极具象征意义,因为此时的大日本帝国除了“玉碎”之外,确实没有其他选择了。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大势已去之时,尽管日军大本营以及中国占领军的将领们,谁都说不清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到底对行将崩溃的战局能够产生何种裨益,但日本人还是固执地要把这场大规模的野战继续进行下去。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的“绝对国防圈”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都已被美军突破;在中国战场上,远征军的反攻作战已将日军赶出滇西,共产党抗日武装正在华北发动反攻。为了防卫日本本土、西南诸岛、台湾、菲律宾一线,日军大本营决定“在中国方面按预定计划推行湘桂作战,由大陆交通来弥补不安全的海上交通,并实行对美(以空战为主)作战的准备”。

日本人固执地认定,只要打通了纵贯中国大陆的铁路交通线,便可为保障日本本土安全建立起一条具有巨大回旋纵深的防线,让日本在战争危局中保有自如进退的通道和空间。

日军击溃第四战区,攻入广西后,黔桂公路上拥挤着成千上万的难民。

由于军队的溃败,普通百姓承受的苦难令人无法想象:

中国南方战役的最后阶段变成了一次大溃败,它真是现代的一场巨大灾难。在日本人入侵区域中的几百万城市居民几乎全部卷入了这次溃退。在日本人到达独山之前,有五十万以上的中国人在通往独山的险峻的铁路和公路两侧挣扎逃命,其余的人则分散进入自己家乡附近的山区。由于饥饿、疲劳、疾病和事故,死亡人数成千上万,无法统计。

逃避战火的难民想要搭上火车或 汽车 ,还要遭受官吏和军官们的盘剥:官员们和军官们使这一切变得更为残暴。铁路上给予国家财物的优先权,被转让给了非官方的个人,一些被军队征用的列车用来装运那些付了巨额车费的难民,但这列车从城市开到农村就停了下来,军队用枪口逼迫那些逃难者下车,然后列车又折返城市去装另一批出了高价的难民。许多家庭就是这样逃亡到钱财全部花光,最后全家跳河或卧轨自杀。

逃到桂北的中国军民遭受苦难的时候,日军第二十三军从广西中部掉头向南,十一月二十四日,第二十二师团主力和独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团占领南宁城。然后,第二十二师团沿着南宁通往越南的铁路线继续南下,十二月十日与从越南谅山一路北进的日军第二十一师团在南宁与镇南关之间的绥渌会师。

“日军所穿的夏服说明已经超出他的补给线的范围,第十一军究竟要打到哪里,任何人也无法断定”。为此,有消息说,由于重庆受到威胁,国民政府准备迁都西昌——“国府要人中间已有人就逃亡印度了。”

但是,日军第十一军追到独山后便停止了。

独山,黔桂铁路线的终点。

十二月三日,横山勇命令第三、第十三师团放弃独山和都匀,撤回广西境内。

日军为什么止步于湘黔边界处,除了部队推进太快导致后勤补绐线过长,独山四周以及独山的前面都是黔南最险峻的大山等原因外,此时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攻势已全面迫近日本本土,日军大本营的战略方针已不再是如何打到重庆去,而是挽救迫在眉睫的本土危机。——此次规模巨大,由日军大本营策划以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就此胜利结束。

日军发动的“一号作战”,投入兵力五十余万,作战历时八个月,击退了中国第一、第九和第四战区的军队,占领了河南、湖南和广西的大片中国国土,攻取了衡阳、零陵、宝庆、桂林、柳州、丹竹、南宁等七个中美联合空军基地,打通了中国大陆南北交通线。

然而,面对如此漫长的交通线,日军既无力修复,更无力守卫,于是也就无从利用。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日军想牢固地保持一线畅通是不可能实现的迷梦,仅共产党的敌后抗日力量便足以让这条交通线瞬间阻断乃至彻底瘫痪。日军大本营希图改变南方军交通阻隔的目的,并没有因为在中国战场上的攻城略地而有所改变。

湖南和广西境内的中美联合空军基地虽然遭到破坏,但四川等地的基地仍在使用,日本本土依旧在B-29轰炸机的飞行半径之内,日军大本营对本土受到攻击的恐惧依旧没有消除。而从根本上讲,侵华日军发动的大规模野战,使得已经处于战争颓势中的日军兵力更加窘迫、资源更加枯竭、战略态势更加被动。

至于第四战区的军队为什么一溃再溃已不再重要,从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发给蒋介石的一封电报中可窥一二。电报以第二十六军不执行命令擅自撤退为例,说明中国军队“颓风所播,战意潜销”,而将领们“疆界太严,风气太坏”,只听白崇禧命令,不服从战区司令命令——后一条显然是在告桂系的状。

实际上,真正“风气太坏”的在军政上层。

在抵抗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中,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溃败的速度和规模,特别是在作战指导和战略设计上仓促应对、保存实力和坐等观望的状态,令国内舆论和盟军方面颇感愤怒。仅就桂柳作战而言,第四战区无论在兵力还是态势上都处于劣势自不待言,但个中现象还是令人无法理解:日军从北向南长驱直入,战线之长、距离后方之远以及深入中国西南腹地之深,都超出了一般军事行动的范畴,以致日军在大举南下之际,河南、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的兵力极其薄弱且相当分散。

中国战场上决非只有一个战区,张发奎的第四战区作战的时候,除了共产党抗日武装在敌后拼死出击外,其他的八个战区部队皆按兵不动。

只要日军攻击的不是自己的防区,战事再危急也一概与己无关,犹如其他战区的军队不是中国军队,其他战区所处的战场不是中国战场一般。试想一下,如果日军全面南下时,其他战区的部队能够适时出击的话,日军何以能如此肆无忌惮地长驱直入?中国何以会再失如此大面积的国土?盟军何以会损失最为重要的空军基地?西南百姓何以会流离失所承受万般战争苦难?

一九四四年,在中国战场连续失利所导致的诸多损失中,有一个因为中国军队作战能力低下以及国民政府公信力和信誉度下降而导致的严重后果被国人忽视了。这一后果很快将在一个关系中国命运的国际会议上显现——这就是给中国人民和中国 历史 造成巨大屈辱的雅尔塔会议。

一九四五年二月四日至十一日,里木半岛南端的雅尔塔风光旖旎。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以及他们的高级幕僚们,秘密聚集在此讨论战后欧洲格局和对日作战问题。尽管这个世界上饱受战争蹂躏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噩梦将在一九四五年最终结束,但主导着战争进程的政治家们已经判明一九四五年将是世界政治格局因为战争结束而发生重大改变的 历史 性年份。

德国和日本的覆灭近在眼前。

苏、美、英首脑聚集在一起,实际上是为战后利益的分配,进行一次讨价还价的事先约定。作为对日作战的重要一方,中国没有被邀请参加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时,中国之所以被列入世界四大国之一,是因为那时需要中国广袤的国土和众多的生命来支撑对日作战,现在臝得战争的胜利已无悬念,当讨论战后利益分配时中国就被排除在外了。在列强的眼里,中国除了忍受苦难、承担损失和付出牺牲,根本不具备划分世界利益的“大国”资格。

会议首先认同美、英、法、苏、中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确立了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原则;会议决定战后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不准许德国拥有军队,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款;会议确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以寇松线(即以布格河划分苏波边界)为准,同意波兰在东部和北部获得新的领土。美、英联合参谋部还确定了战争进程的最后时间表:打败德国的最早时间为一九四五年七月一日,最晚为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打败日本的时间,则在战胜德国后的第十八个月。

会议进行到第四天,开始讨论太平洋战场问题。

由于日本在中国及其本土还拥有数量可观的陆军,而进攻日本本土是美国的既定目标,鉴于中国军队作战能力的低下,美国已不再指望中国军队能配合美军攻上日本本土。因此,马歇尔在罗斯福离开华盛顿前往雅尔塔时明确表示,要征服日本陆军,特别是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精锐的关东军,如果没有苏军的出兵,美国就要付出伤亡几十万人的代价。所以,美国必须把苏联拉入对日作战的阵营中。

英国人则认为,无论怎样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大英帝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不能损失。然而,在这个问题上,英国人受到了美国人的掣肘。美国人认为:“剥削印度、缅甸、爪哇的资源,拿走那些国家的财富,但从不送还他们任何东西,例如教育、过得去的生活水平、最低限度的保健等等”,如此所作所为“否定了在和平开始以前为和平提供某种组织结构的价值”。

罗斯福表示:“殖民制度就意味着战争”,建议殖民地暂时由联合国托管。丘吉尔异常愤怒,说罗斯福是在瓦解大英帝国:“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会同意让四五十个国家胡闹地染指大英帝国的生存!只要我还当首相,我决不会把不列颠的世袭财产交出来,一丝一毫也不交!”同时,英国人又提醒美国人,要万分警惕苏联可能提出过分的利益诉求,这些诉求不但会涉及苏联与日本之间关于若干岛屿的归属问题,更麻烦的是苏联很可能向中国的领土伸手——近代以来沙俄对中国领土的窥视与攫取举世共知——这样会引起中国的不满从而引发新的国际争端。

苏联人的态度简单明确:如果不能满足苏联对日本、外蒙古、朝鲜半岛以及中国的特殊权益,哪怕美国在最后解决日本的过程中血流成河,苏联也很难公开对日本宣战。苏联的人口数量并不庞大,在与德国的作战中已经死伤两千多万人,苏联与日本在这次战争中并没有纠纷,如果对日本开战,就必须有向苏联人民说得过去的理由。

罗斯福绕着圈子引出话题,说华盛顿的参谋们认为,如果用B-29轰炸机对日本本土实施密集轰炸,美军不必登上日本本土也有可能让日本屈服。斯大林马上打断他的话,直截了当地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想让苏联对日本宣战不妨直说,但必须说明交换的条件是什么。

于是,罗斯福和斯大林讨论了苏联对日作战的先决条件: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俄国必须占有的中国的土地——厍页岛、千岛群岛以及中国的旅顺和大连港;苏联必须重新控制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同时确保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各种权益。

罗斯福表示,苏联要取得厍页岛和千岛群岛没有问题。至于想在远东地区保持一个不冻港,是否可以从中国人那里租借大连港,或者把中国的大连港变成一个国际自由港?斯大林对这一主意不置可否,但再次强调必须拥有对中国东北地区铁路的控制权。罗斯福认为这个要求也不过分,建议让中国把东北铁路的经营权租给苏联,或者成立一个中苏联合委员会共同经营管理。

罗斯福和斯大林的上述交易是背着丘吉尔商讨的。等英国人拿到协定草稿时,外交大臣艾登当即表示,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幕后交易是“会议的不体面的副产品”。只是,丘吉尔没有提出抗议。——英国并不打算参加对日本的最后血战。再说,斯大林要的是中国人而不是英国人的东西。

罗斯福表示,涉及中国问题还需要告知蒋介石,但同时暗示要是让中国人提前知道了肯定会出乱子。——“与中国人打交道的麻烦之一是,不论对他们说什么,他们不到二十四小时就会向全世界广播。因此,我们应暂不公开关于中国的部分。”对此,斯大林的态度是:“暂时还没有必要同中国谈。”

“苏联人等于受贿去做一件他们本来非常想做的事。一旦粉碎德国后,苏联进攻四面楚歌的日本根本不冒任何风险,也不用流多少血和花费多少物资。”斯大林最后作出让步:中国的大连可以变成国际 社会 控制下的自由港,但旅顺必须在苏联一国的控制之下,因为苏联要将其作为海军的远东基地。

雅尔塔会议结束了。

雅尔塔会议的情报很快传到东京,对于日本人来讲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原指望苏联受制于《日苏中立条约》,不会在远东方向对日宣战,现在的事实证明,俄国人不会忘记一九〇四年日俄战争的失败,不但要一雪前耻,还要把失去的权益全部夺回。那么,一旦苏联对日作战,日本将处于中、美、苏三方的夹击下,不要说已经枯竭的战争资源、损毁殆尽的武器装备、再也无法补充的兵员缺额,就是本土是否能保住都已是不敢回答的问题。

鉴于对日渐临近的绝境的想象,日军大本营陷入极度无措中:一九四五年,美军将毫无顾忌地登陆日本本土;苏军的坦克群和骑兵群将冲入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中国在得到同盟国越来越多的军事援助后,必将向日军实施大规模反攻——“特别是延安方面对我占领地区的活动将越来越加剧。”如此这般,日军将失去付出巨大代价占领的中国所有地区,包括位于中国东北的那个“满洲国”,剩余的军事力量只有全部退回本土为保卫日本而战。那么,近代以来大日本帝国拓展疆土的梦想将化为乌有,日本还会和从前一样在狭窄的海岛上维持着紧张拥挤贫瘠的生存状态。

自知末日将近的日军大本营重新制订了战争指导方案,其核心内容是本土决战。

决战口号是:一亿玉碎!

雅尔塔秘密会议结束后,蒋介石得到了消息。忧心忡忡的蒋介石对宋子文说:他们别是在谋我中华吧!宋子文立即通知中国派驻英、美、苏三国大使:立即了解,雅尔塔协议是否拥有中国部分,如果有关于中国的部分,内容是什么。电文发出的第二天,驻三国大使几乎是同时回复:《雅尔塔协议》有关于中国的内容,但英、美、苏三国都拒绝透露关于中国部分的具体内容。

蒋介石的担忧应验了,三巨头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帮他制定了卖国条约。他只需要签字就可以了。

几个月,美国政府才让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把《雅尔塔协定》的内容通知了中国方面。并强硬的告知:“根据斯大林元帅的建议,由罗斯福总统采取行动,以获得蒋委员长的同意”。

愤怒的蒋介石对赫尔利表示:《雅尔塔条约》就是《凡尔赛条约》的翻版,列强再一次无耻地瓜分了中国。中国的领土、主权与行政完整必须确保。

私下里,蒋介石恨恨不已:中国的领土,竟然需要“美国友邦”劳心,还要“英俄同意”,殊为国家之耻辱。——“国不自立,人不自强,宇宙之大,怎会有为我民族生存之地!”

几个月以后,苏联在未通知国府的情况下,出兵东北,消灭了日军关东军。并拒绝撤走。随后陈兵山海关,摆出一副要彻底占领东北的态势。其目的路人皆知:逼迫蒋介石签署条约。

而苏联之所以提出强权要求,除了固有的称霸扩张逻辑之外,无法独立完成对日最后一击的美国必须把苏联拉入对日作战是最原始的初因。在中国抗日战场上,中国和美国是盟国关系,但中国军队的战场表现令美国无法把中国军队视为能够并肩作战的盟军。

中国在经历了艰苦的抗战并将迎来胜利的时刻,不但无法保障乃至获得战胜国应有的利益,反而成为权益被侵占的对象,这无疑是令中国人难以容忍的耻辱。

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致电蒋介石:“如果中国政府仍旧拒绝签署雅尔塔条约,那你们就没有条约可以制衡苏联,苏军必将占领整个东北。”——“如果中国政府再一意孤行,那么美国政府将不再对雅尔塔条约的中国部分负任何责任。”——“鉴于中国政府不服从盟国决议,美方正在考虑是否断绝对华一切援助。”

最终,经不住苏联的军事恐吓,英美的外交讹诈。蒋委员长秘密签字承认了这项条约,其自我解嘲的说法是:“不问对错,先求生存。”蒋介石这一签字,使得国民政府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卖国政权。这也成为了压垮中华民国的一座山。



~

18214924457:这篇文章表达了雨果怎样的思想感情 -
孙辉盛—— 揭示列强丑陋的一面,同时充满愤懑的情感

18214924457:《雅尔塔协定》和《慕尼黑协定》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
孙辉盛—— 《雅尔塔协定》是建立在美国和苏联势力均势的基础上,在后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其规定了二战结束后的国际方针,有积极的一面. 这次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了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命运与方向. 《慕尼黑协定》的签定是法西斯德国准备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步骤,标志着英、法政府推行绥靖主义政策达到了项峰. 凡企图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纵容侵略,以达到自身苟且偷安的政策,被泛称为“慕尼黑政策”.1973年12月,捷克斯洛伐克和联邦德国签定相互关系条约,宣布:鉴于根据本条约建立的相互关系,《慕尼黑协定》已经无效.

18214924457: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孙辉盛—— 你好,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仅供参考: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

18214924457: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孙辉盛—— 三大国的态度.《雅尔塔条约》签订之后,各国履行了条款,之后雅尔塔体系就形成了.在战后处理方面,因为意识形态的缘故,英美一方准备与苏联开战,苏联也在积极备战(同盟国联军与苏联军队实力相差悬殊).同盟国只得利用科技等优势,采取冷战,建立北约,实施马歇尔计划.苏联便应建立了华约(一堆东欧傀儡国).所以重建秩序的关键是三国态度.

18214924457:蒋介石为什么会选择接受屈辱的雅尔塔协定 -
孙辉盛—— 清政府还接受《辛丑条约》呢!只要记住一句话就行了:自古弱国无外交!

相关链接:
首页
返回顶部
反馈及联系:
客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