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知网 导航

中的古文意思

2024-05-20来自:客知编辑
问题一: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中1.内,里。2.半,一半。3.不高不下,中等。4.zhong(四声)符合适合
zhōng
①内;里。《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②中间;内部。《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
③<形>半;一半。《乐羊子妻》:“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④中等;不高,不低。《邹忌讽齐王纳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⑤内心。《史记・韩安国列传》:“深中隐厚。”
⑥中国。《图画》:“图画之设彩者,用水彩,中外所同也。”
zhòng
①符合。《劝学》:“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②射中。《卖油翁》:“见其矢十中八九。”
③击中。《荆轲刺秦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
④考中。《范时中举》:“你恭喜中了举人。”
⑤猜中。《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
⑥中伤。《书博鸡者事》:“臧怒,欲中守法。”
【中肠】内心。
【中人】⒈平常人。⒉朝中公卿大臣。⒊指宦官;太监。⒋宫女。
【中节】适度。
【中式】⒈科举考试被录取。⒉符合规格。

问题二:"属"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本义:特殊动物种类。引申义:种类,类属。
种类,类。亦特指牲类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问题三: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之有时后在文言文中无诗意

问题四:古文中的凭是什么意思 “凭”基本释义:
(1)靠在东西上:~栏。~吊(对着遗迹怀念)。~几。
(2)依靠,仗恃:~借。~靠。~信。劳动人民~着智慧和双手创造世界。
(3)根据:~票入场。凭票付款。
(4)证据:~据。文~。~空。~证。空口无~。
(5)由着,听任:任~。听~。

问题五:"同"在古文中有什么意思 齐也。
【书?舜典】同律度量衡。【诗?小雅】我马同。
又聚也。【诗?小雅】兽之所同。【传】同犹聚也。
又和也。【礼?礼运】是谓大同。【注】犹和也,平也。
又【周礼?春官?大司乐】六律六同。【注】六律合阳声者,六同合阴声者。
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注】律以竹,同以铜。言助阳宣气,与之同也。
又【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诗?小雅】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又【周礼?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注】司马法曰:十成为终,十终为同,同方百里。【疏】谓之为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闻同,故名百里为同也。
又爵名。【书?顾命】上宗奉同瑁。【注】同,爵。瑁,圭也。
又州名。【广韵】汉冯翊地有九龙泉,泉有九源,同为一流,因以名之。【韵会】后魏以沣水攸同名州。
又【正韵】通也。【庄子?在宥篇】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注】吕吉甫曰:空同之上,无物而大通之处也。
又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又【卢仝诗】仝不仝,异不异,是谓大仝而小异。
又通作童。【列子?黄帝篇】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又【释文】徒贡切,音洞。与同。【礼?祭统】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注】同之言也。【疏】同之言也者,若单作同字,是齐同之同,非共之。若共之,则言旁作同。汉魏之时,字义如此,今则总为一字。
又叶徒黄切,音唐。【??琳?答客难】六合咸熙,九州岛来同。倒载干戈,放马华阳。①字作北下??。

~

19429794213:“中”古文的意思 -
解维支—— 中 zhōng 〈名〉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中,和也.——《说文》 《正韵》陟隆切,音忠.《书·大禹谟》允执厥中.《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五礼...

19429794213:古文中乃的意思? -
解维支—— 编辑本段释义 基本字义 ● 乃 nǎiㄋㄞˇ ◎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是,为:~大丈夫也. ◎ 竟:~至如此. ◎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19429794213:古文中于的几种解释 -
解维支—— 一:“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

19429794213:古文中之的各种意思 -
解维支—— 用法: (1)用作代词,又分为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做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3〉活用作第一人...

19429794213:古文中为的意思 -
解维支—— 文言字词“为”的用法 文言文中,“为”的用法大致有四类. 第一类,动词 1读音:wéi.做,干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不去做,并不是做不到啊. 2读音:wéi.治,治理. 为国以礼.(《论语侍坐》) —...

19429794213:古文中“于”是什么意思 -
解维支—— 于yú〈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go]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take] 昼尔于茅,宵尔...

19429794213:“古”在古文中的意思 -
解维支—— 古 (1)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2) 同本义 古、故也--东汉·许慎《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

19429794213:记,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
解维支—— ◎ 记 jì〈动〉(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2) 同本义 [remember;bear in mind]记,疏也.——《说文》记,识也.——《广雅》记有成.——《礼记·内则》记间之学.——《礼记·学记》凡所经履,莫不暗记...

19429794213:古文中“之”的意思 -
解维支——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

相关链接:
首页
返回顶部
反馈及联系:
客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