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知网 导航

政府应如何促进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24-05-18来自:客知编辑
杨东平按:在此公布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关于《促进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治理“择校热”的建议》,此政策建议并同时提交国家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规划纲要》办公室。 减缓“小升初”的择校竞争。这一制度已在许多地方实践,是行之有效的。安徽省铜陵市从1997年开始探索这种方式,目前高中名额下放的比例已经达到65%。二是实现高中自主招生(分配名额以外部分),教育行政机构只负责监督与控制。山东省潍坊市探索此项改革已满十年,全市的改革已经实施两年,取得良好成效。 只有在真正取消重点学校制度、通过教师流动明显缩小初中学校差距之后,“小升初”才可能真正取消考试和考证,实现抽签或电脑派位制度。 4、建立政府依法治教的问责制 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是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关键。 明确政府责任。义务教育首先是政府的义务。地方政府必须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障教育公平,恢复义务教育的公共性、公益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能否限期治理、消除择校热,是对地方政府依法治教能力的考验。 确立治理目标,限期解决问题。用3年左右的时间,落实《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通过取消重点学校和择校费制度,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恢复义务教育的正常秩序,使择校竞争明显改善,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建立行政问责制。根据政府确定的治理目标,考查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能力和实效,作为地方政府教育政绩的重要评价。逾期未能治理的,依法追究政府责任。 5.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准。加快改善薄弱学校,通过实行倾斜政策,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做到公办学校硬件设施达准,并禁止建设超标准的豪华学校。 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城乡统一的办学标准,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农民工流入地的城市,应当将农民工子弟的义务教育纳入管理,扩大教育公共服务,提高教育质量。 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严重的“择校热”,是公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教育问题之一。这一现实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扩大教育不公平,是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杨东平按:在此公布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关于《促进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治理“择校热”的建议》,此政策建议并同时提交国家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规划纲要》办公室。 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严重的“择校热”,是公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教育问题之一。这一现实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扩大教育不公平,是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择校热”产生的原因 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严重的应试教育和“择校热”,许多部门已经做了许多调查,可以归纳为3种不同性质的原因。 1、社会文化等背景性原因 80年代以来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传统文化考试至上、分数至上的影响,老百姓望子成龙、追求高学历的心态,学历社会的制度安排、激烈的高考竞争和就业压力等等,是造成全社会性的应试教育、择校热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构成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国情,在很长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 同时,应当看到这些因素对教育的影响,是间接的和背景性的,例如高考压力并不会直接传导到小学教育,小学阶段气氛的恶化只是近些年的事。导致当前义务教育“畸形化”的种种乱相,还有其它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2、教育供求关系 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被视为是“择校热”难以改变的关键原因。但这一解释是似是而非的。因为,与前些年相比,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增加了很多,而学龄人口则在大幅度下降。在我国城乡已经实现免费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供求关系已经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应试教育和择校竞争日益激烈,另有直接的、具体的制度性原因。 3、制度性原因 造成中小学教育严重的择校竞争的根本原因,是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择校收费制度,改制学校制度,小升初录取制度,中考制度等等。其中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和择校收费制度是破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破坏教育公平、扰乱正常教育秩序的最主要原因。这些因素是完全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制度改革予以改变的。 (1)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 我国上世纪50年代建立重点学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集中力量办好一批中小学校,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尖子人才。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之后,这样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目标已经过时。90年代以来,国家多次重申取消重点学校制度,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许举办重点学校。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然而,以示范学校、改制学校、名牌学校、星级学校等名义,变相的重点学校依然大行其道。在90年代以来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呈不断拉大之势。少数重点学校与多数普通学校、薄弱学校并存的客观现实,造成学生家长不得不择校的“倒逼机制”;重点学校赖以“寻租”的筹码是升学率,升学率越高,重点学校的名气和价码就越大。应试教育与择校竞争因此互为表里、相互推进,结成坚固的利益同盟。 应试教育与“择校热”,虽有密切联系又并不相同。应试教育弊端需要通过考试制度改革、教学和课程改革、以及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逐渐改变;“择校热”主要通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学校差距的办法予以改变。 (2)择校收费制度 在政府生均拨款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差距越来越大,主要源于择校收费制度。重点学校不仅享有能在大范围内优先 一、“择校热”产生的原因 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严重的应试教育和“择校热”,许多部门已经做了许多调查,可以归纳为3种不同性质的原因。杨东平按:在此公布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关于《促进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治理“择校热”的建议》,此政策建议并同时提交国家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规划纲要》办公室。 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严重的“择校热”,是公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教育问题之一。这一现实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扩大教育不公平,是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择校热”产生的原因 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严重的应试教育和“择校热”,许多部门已经做了许多调查,可以归纳为3种不同性质的原因。 1、社会文化等背景性原因 80年代以来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传统文化考试至上、分数至上的影响,老百姓望子成龙、追求高学历的心态,学历社会的制度安排、激烈的高考竞争和就业压力等等,是造成全社会性的应试教育、择校热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构成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国情,在很长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 同时,应当看到这些因素对教育的影响,是间接的和背景性的,例如高考压力并不会直接传导到小学教育,小学阶段气氛的恶化只是近些年的事。导致当前义务教育“畸形化”的种种乱相,还有其它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2、教育供求关系 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被视为是“择校热”难以改变的关键原因。但这一解释是似是而非的。因为,与前些年相比,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增加了很多,而学龄人口则在大幅度下降。在我国城乡已经实现免费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供求关系已经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应试教育和择校竞争日益激烈,另有直接的、具体的制度性原因。 3、制度性原因 造成中小学教育严重的择校竞争的根本原因,是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择校收费制度,改制学校制度,小升初录取制度,中考制度等等。其中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和择校收费制度是破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破坏教育公平、扰乱正常教育秩序的最主要原因。这些因素是完全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制度改革予以改变的。 (1)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 我国上世纪50年代建立重点学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集中力量办好一批中小学校,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尖子人才。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之后,这样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目标已经过时。90年代以来,国家多次重申取消重点学校制度,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许举办重点学校。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然而,以示范学校、改制学校、名牌学校、星级学校等名义,变相的重点学校依然大行其道。在90年代以来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呈不断拉大之势。少数重点学校与多数普通学校、薄弱学校并存的客观现实,造成学生家长不得不择校的“倒逼机制”;重点学校赖以“寻租”的筹码是升学率,升学率越高,重点学校的名气和价码就越大。应试教育与择校竞争因此互为表里、相互推进,结成坚固的利益同盟。 应试教育与“择校热”,虽有密切联系又并不相同。应试教育弊端需要通过考试制度改革、教学和课程改革、以及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逐渐改变;“择校热”主要通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学校差距的办法予以改变。 (2)择校收费制度 在政府生均拨款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差距越来越大,主要源于择校收费制度。重点学校不仅享有能在大范围内优先 1、社会文化等背景性原因 80年代以来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传统文化考试至上、分数至上的影响,老百姓望子成龙、追求高学历的心态,学历社会的制度安排、激烈的高考竞争和就业压力等等,是造成全社会性的应试教育、择校热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构成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国情,在很长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 同时,应当看到这些因素对教育的影响,是间接的和背景性的,例如高考压力并不会直接传导到小学教育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决定》在对“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进行部署时,明确提出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接近全面普及但城乡均衡发展任务繁重。2007年,全国99%的人口所在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中国全民教育发展指数居121个被监测国家中第38位,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行列。我国农民子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全国城乡15岁及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分别达到8.5年左右和10.5年,均与农村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和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直接相关。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是“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的一项长期任务。近年来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及公用经费逐年增加,但还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10个百分点,再加上师资和基础设施等条件,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依然十分明显,目前全国一半左右的县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特别是生均公用经费尚未达到国家标准,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7.28年,比城镇低2.4年。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定责任在政府。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世界各国通过立法对政府责任作出最为明确规定的教育类型。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决定》先后强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把为城镇农村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均等的义务教育机会和条件,作为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义是资源均衡配置。按照《决定》的精神,当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步骤,一是在农村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农民工随迁儿 童、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残疾学生入学率和随班就读比例,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二是重点在区域内缩小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要使所有公办学校教师工资待遇由政府统一确定并予以财政保障,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继续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并定期轮换一定比例的校长与骨干教师。城区和乡镇公办学校不再设重点校和重点班,优质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将合理分配到区域内所有初中学校。由此逐步改变城乡义务教育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等方面的不均衡状况,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为亿万农村适龄儿童少年的一生发展打下更加公平和良好的基础。

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重配置”。 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提出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要切实贯彻落实“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特别是增加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二是“缩差距”。 采取积极措施,逐步缩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要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进程,尽快使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要充分发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与薄弱学校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造。要适应各地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调整乡村建制和人口变动等新的形势,合理配置好公共教育资源,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学校时,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并解决好人口集中的乡镇、县城及周边学校的大班额问题。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扶持薄弱学校,是加速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上海市1999年正式启动了“上海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3年撤并520所薄弱学校,按新标准改建300多所中小学,学校设备设施和其他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学校之间差异缩小。江苏省从2001年开始进行新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将学校布局调整与改造薄弱学校结合起来,缩小了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

三是“保投入”。 义务教育经费总量不足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世界各国在义务教育普及的历史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的两个问题。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中占有主导地位,并且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各国解决这两个难题的共同做法。与我国毗邻的日本、韩国,是二战后经济崛起的两个典型,其政府非常重视教育投资,把普及义务教育经费列为投资重点。因此,要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经费投入上对薄弱学校的改造采取倾斜政策,城市教育费附加要优先用于薄弱校改造。要加强对各项教育经费的统筹,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四是“提质量”。 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义务教育城乡间、地区间、学校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我国省域内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中级及以上职务教师比例的城乡间、县际间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省还在扩大。专家建议,必须推进各级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增加并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如下:1.完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1)增加教育投资总量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教育经费所占GDP的比重,争取尽快达到世界发展中国家的4%的水平,或者更高的水平,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三增长”即中央和地方政府义务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通过发挥政府财政对教育投入主渠道的作用,提高政府对我国教育成本分担的比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2)政府义务教育投资重心上移①合理安排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投资负担比例借鉴国外的经验,应确立中央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在50%左右;省级政府投入的比例约为30%;市、县两级政府分担其余义务教育经费的20%的比例。这样的比例才更科学合理,更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②中央或省级政府负担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以此来减轻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财政的压力,从而可以使县级政府可以把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也可以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2.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给予下级政府用于义务教育发展的财政补助,目的是弥补下级政府义务教育的财政缺口,解决地区间义务教育财政的不平衡问题。义务教育具有公共产品性质,有很强的外部效应,政府必须对发展义务教育承担起最大的责任或者全部责任。我国经济发展东西部存在较大差距,为维护义务教育公平,中央政府必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专项转移支付量少面窄,多为一次性投入,不能缩小地区间经常性经费差距;缺乏规范化管理和监督机制,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被挪用、截留;配套性补助中配套比例设计不合理等,所以,必须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使之成为义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实施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的监督机制,防止转移支付被挪用;借鉴国外经验,制订科学、合理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测算制度等。3.实施义务教育城乡对口支援机制要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必须增强学校师资力量。要解决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特别是骨干教师短缺问题,应建立东西部地区学校和教师的城乡交流制度,进行对口支援;在县域内应建立校长、骨干教师的校际定期流动和定期轮岗制度,促进学校师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间教师资源配置的差距,从而加快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还要通过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优秀毕业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或示教,同时,还要选派中西部地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4.发展和完善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改善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突出贡献。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农村学校可组织教师通过观看教学光盘, 学习模仿名师的教学, 因地制宜,提高本土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在此过程中需要大力提高西部和农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技术培训。另外,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资源比较匮乏,需要国家加大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投资力度,加快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从而使远程教育对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国家必须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才能确保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的实施。此外,还必须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相信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这一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14728426846: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干具莉——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 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 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 务教育.

14728426846:国家应该怎么做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干具莉—— 首先,这是由我国教育国情决定的:我国义务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城乡差距仍然较大,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差较大,教育公平仍未实现;其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充分行使自己的受教育权;再次,公平是保证社会稳定,民心安定的重要条件,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我国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有利于逐步实现社会公平,切实保障每个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有利于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有利于提高公民自身素质,维护社会安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14728426846: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干具莉—— 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 快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学校布局,努力消除城镇“大 班额”,逐步实现区域内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 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 村学校寄宿条件,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认真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县(市、区)评估认定和监测复查工作.进一步推动落实“两为主、 两纳入”政策,简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证件要求,为每一位符合 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平等的入学升学机会.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 强化监护人的责任,构建政府主导、家校联动、社会参与的留守儿 童关爱服务体系.

14728426846:如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
干具莉—— 《教育与经济》2011年03期摘选——教育均衡包括多方面的含义,主要指城乡教育均衡、区域教育均衡、校际教育均衡、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均衡、机会均衡和质量均衡.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很多,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成果也不少,那么...

14728426846:简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坚持哪些原则 -
干具莉——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14728426846: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 -
干具莉——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14728426846: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干具莉—— 首先取消共建,取消条子生和推优.真正打通所有的师资力量,让所有学校内的一线任课教师乃至主管级的校长、主任,都实现全区甚至是全市范围内的流动,让好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传遍每一所学校,同时经常组织教师的业务考核和淘汰工作,使教师队伍保持较有水平的业务素质和较好的职业道德.学校之间可以进行整合,一方面要照顾到学生入学就近、方便,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校之间教学硬件设施的整体平衡.

14728426846: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
干具莉—— 建国后,政府采取了学校向工农开门、开展扫盲运动、设立人民助学金、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致力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帮助...

14728426846:如何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i -
干具莉—— 义务教育不公平、尤其是不均衡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从目前来看,义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化解基础教育多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手段,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是贯彻落实科学...

14728426846:推进县城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主要有哪些举措 -
干具莉——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县教体局顺应形势,积极应对,全力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科学制订区域发展规划促均衡.该局提前谋划,深入调研,科学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确保全县义...

相关链接:
首页
返回顶部
反馈及联系:
客知网